蒜价在二月底拉涨了一波,尤其是华夏大蒜合约涨势凶猛。大蒜现货价格大概涨了2毛多钱,盘面短短几天上涨了1000多点。可是这波涨势在3月2-3号的时候就暂停了,到现在僵持了一个多星期。为什么蒜价没有持续拉涨?
从大蒜基本面行情来看无非就这几点:扩种、增产、库存数据不少。我们之前说大蒜可能在2月底3月初出现拉涨,已经对上述几点做出过说明。今年大蒜的扩种不达预期,除邳州产区明显扩种外,其他产区持平或偏减。增产的情况无非针对的是苗情。去年大蒜提前返青遭受冻灾减产,今年只要没什么意外,大蒜单产肯定要比去年高。但是由于年前大蒜旺长,未来天气又阴晴不定,未来大蒜能否丰产不知道。库存余量,到2月底市场上通报的数据是120万吨左右,同比去年少50万吨上下。去年4月底库存老蒜剩余90万吨左右,按照当前的数据,今年老蒜到4月底大约剩余40万吨左右。对于库存的问题易投蒜也单独发文说过。去年的大蒜入库量就比上一年少50万吨左右,再加上去年大蒜出口超预期高增长20-30万吨,实际库存量可能要比报出的数少。
问题就出在整个市场不同群体,对这几个问题的认知不同。很多人没去产区做过调研,凭感觉和逻辑下判断。在很多朋友的认知当中,去年大蒜价格高,蒜农收益好,所以会积极扩种,面积肯定大幅增加。或者很多从业者就在蒜区,没转太多地方。他可能发现自己在路边看到大蒜面积就是增加了,或者他的邻居增种了多少,还有就是听说某某包地大户扩种了几百亩等等。反正就是这些消息不断地再给他提供正反馈。让这部分群体对大蒜大幅扩种的认知愈加牢固。
乍一看,大蒜大幅扩种的逻辑好像没什么问题。大蒜扩种的情况,易投蒜实地调研过。正如上文所说,邳州产区确实大幅扩种,其他产区大体持平。原因是,蒜农的收益没有想象中这么高。去年收购季,蒜价虽然上涨到了4块钱一斤,但是这个价格只是后期有。大部分蒜农3块钱左右卖了。到了种植期,蒜种价格涨到了4-5块钱一斤,投入太大,很多蒜农没舍得买蒜种。
蒜种涨价的问题,又容易让人误会。很多人的认知当中,蒜种涨价,不就是因为大家扩种积极,都抢蒜种,所以扩种更多吗?不是这样!一般情况下,蒜农换蒜种还是自留蒜种,主要考虑产量。如果那年单产低了,蒜农认为换换蒜种可能好一点。去年大蒜减产,尤其是河南中早熟蒜减产十分明显。导致去年换蒜种的蒜农大幅增加。反映在市面上就蒜种价格飙涨。也就是说,蒜种价格上涨是换蒜种的增多了,不是扩种导致的。
数据归数据,认知归认知。如果有相当的群体坚定大蒜大幅扩种,那么这股认知就能在反映在蒜价上。有这样想法的储存商是不可能把蒜使劲往后留的。只要蒜价上涨就是他们出货的时机。
同样的问题也适用在库存上。绝大部分大蒜从业者,是没有能力调研大蒜库存的。只能被动选择相信机构报出的数据。如果很多人都被动地认可120多万吨的大蒜余量,那么到了新蒜上市,大蒜市场好像也没什么大缺口。对于这样想的储存商来说,蒜价翘尾的概率不大,就没有必要再捂货不卖了。只要蒜价拉涨,就有抛压,蒜价持续拉涨的难度就大。
有不看好的人,就有极端看好的人。基于以下几点:扩种不达预期,库存余量是近几年历年最少的一年等。扩种的情况不再说了。库存少能少多少?按照入库少50万吨,出口增加20多万吨,那么实际库存量可能就同比去年少70-80万吨。到了4月底库存余量可能低于20-30万吨。这样以来,极端看多的人控货的能力就会显著增强。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,如果这部分人坚定地捂货抬价,蒜价再度拉涨的可能性不是没有。
从现货价格上看,虽然今年面临增产增种的双增局面,但是储存商怕了吗?没有恐慌吧。去年10月份大蒜种植完就拉涨了一波,很明显就是不认可大幅扩种的说法。今年1-2月份整个大蒜市场就出货了80万吨左右,这么少的需求量,蒜价在4块多钱的价位也就回调了2毛钱。库存量报出120多万吨后,蒜价大跌了吗?现在还没有。看来储存商也不是太着急。
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大蒜单产。蒜苗目前看问题不是太大,况且未来天气情况怎么样,谁也说不准。无论是看多看空,在苗情上都造不出什么大文章。还是那句话,天有不测风云。只要不是特别好的丰产年份,就今年的库存余量来看,未来新蒜的入库量还不会太多。那么意味着新蒜的收购均价也就不会太低。新蒜价格不低的情况下,老蒜就是留到最后,风险也不会太大。既然风险不太大,赌大蒜行情翘尾的人可能就不会太少。